fangs芳
“避暑的人潮退后,整座曲靖像拔了电的热水壶,一秒安静。”刷到这条视频,评论区最高赞却是:“安静点不好吗?”
老曲靖都在笑,笑里夹着一点凉:热闹只在七八月,剩下的日子,公交车空到能躺,马龙老街上连风都嫌吵。
人走了,店就熄灯,年轻人接着走。
有人觉得这样就挺好。
可再想想,孩子初中读完去哪儿上班?
家门口有没有不端盘子的岗位?
答案都在高铁呼啸而去的风里。
曲靖的城区划得挺大方,沾益、马龙全算进来,地图上看像个壮汉,实际一捏就瘪——高楼间距大得能踢足球,晚上亮灯的一半是路灯。
想填满这个壳,靠本地生育率得等到孙子打酱油。
唯一的捷径只有人,外地人。
昆明虹吸、贵阳抢人,曲靖再不伸手,就只能继续给隔壁做睡城。
外地人来了又怕什么?
怕排外。
街角的炸洋芋摊听见普通话就涨价,这种细节劝退不少人。
可别忘了,曲靖一半的新房是被昭通、贵州口音买走的,人家才是真房东。
再说烟火气。
冷清的时候,年轻人摆个贴膜摊都嫌地儿空;人多起来,烧烤炉子从街头摆到巷尾,城管反而睁只眼闭只眼。
生意好了,本地人才不用跑到广东打螺丝。
老一派担心堵车、吵、房价涨。
可堵车至少证明有班可上,吵说明孩子愿意回来。
至于房价,现在曲靖中心城区均价六千,再跌就真成鹤岗了。
换个算法:每多留一千个大学生,就能多开五十家奶茶店、两家剧本杀、一个快递分拨中心。
年轻人留下,爸妈就不用去高铁站抹泪。
步子其实已经迈开。
经开区把厂房修得像大学宿舍,比亚迪、隆基的招工启事贴到村口;沾益珠江源大道两边挂的招牌一半是新开的连锁酒店。
只是还差一把火——让外面的人相信留下有戏。
这把火得靠老曲靖自己点。
门口看到背包客,多问一句“要不要拼车”;网约车接到外地号,顺口介绍哪家蒸饵丝最正宗。
别小看这点热乎气,口碑比招商手册管用。
说到底,城市跟人一样,怕冷场。
人多了,故事就有了,钱包也就鼓了。
到时候不用再羡慕昆明南屏街的人挤人,曲靖的珠江源广场也能跳起万人左脚舞。
怕热闹的人可以继续躲进寥廓山,但别拦着想让城市心跳更快的人。
毕竟,谁也不想让孩子二十年后,还在同一个路口摆同一张贴膜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