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第二城曲靖市政府大楼,庄重威严,彰显地级市气派

曲靖 更新于:2025-07-15 08:45
  • 晓鱼的自由
    云南第二大城市曲靖,其人民政府办公大楼庄重且威严。要我说,在云南这地界儿的地级市政府大楼里头,曲靖这栋楼可真是“藏得深”——不像昆明那种玻璃幕墙闪着光的,也不像大理搞得跟旅游景点似的,咱们曲靖这楼往那儿一站,朴实得像咱老百姓自家盖的办公楼,实在得很。
    其实老百姓心里头都跟明镜似的,政府大楼再气派,要是门难进、事难办,那也是虚的;反过来,哪怕楼旧点,干部们天天往菜市场、社区里钻,帮着协调物业纠纷、解决老人看病难,大家打心底里信服。就说前阵子我家楼下张大爷反映小区路灯坏了半个月,社区主任第二天就带着人来修,这事儿比啥宣传都实在。
    曲靖这几年的变化,咱老百姓都看在眼里。以前老城区那几条破路,坑坑洼洼的骑电动车都能颠散架,现在全铺成平平整整的柏油路了;麒麟花园那片老房子,以前墙皮掉得跟地图似的,现在改造成了文化街区,晚上灯一亮,跟小上海似的;就连以前总堵车的南片区,现在也修了好几座跨河大桥,开车从沾益到市区半小时搞定,比以前快多了。
    不过话说回来,咱曲靖也有让人揪心的地儿。早些年那批老国企,像什么曲靖纺织厂、陆良磷肥厂、宣威糖厂,当年可是多少曲靖人端铁饭碗的“香饽饽”——我妈以前就在纺织厂上班,逢年过节发福利,整箱的毛巾肥皂往家搬,邻居们都眼馋。现在倒好,改制一搞,有的厂子变成了文创园,说是搞艺术工作室,可我上周去转了一圈,就见着几个年轻人举着相机拍照,真正上班的没见着几个;有的厂子直接拆了盖商品房,房价倒是跟着涨了不少,可原来的工人兄弟呢?要么提前退休拿千把块钱养老金,要么扛着铺盖卷去江浙、广东的工厂打工——我表弟前两年从曲靖磷肥厂下岗,现在在东莞电子厂上班,一个月挣五千多,可一年到头就春节能回家,孩子都快不认他这个爹了。
    要说曲靖要发展,光靠卖地盖楼、搞旅游打卡可不行,得有能留住人的“饭碗”。咱这儿有丰富的煤炭、磷矿资源,还有云南最大的坝子(注:指山间盆地),气候又好,为啥不能把这些优势变成产业?就说曲靖经开区吧,我去年去看过,那边引进了好几家新能源电池厂,听说一条生产线能带动上千个岗位,工资不比沿海低,还能在家门口上班。我家村里的李叔,以前在福建鞋厂打工,去年听说经开区招技术工,考了个证就去上班了,现在每月能挣六千多,周末还能回家帮着干农活,小日子过得挺滋润。
    可问题也在这儿——这样的好项目咋就这么少?咱曲靖的年轻人还是愿意往外跑,为啥?我看呐,一是产业配套不够,有些原材料得从外地拉,运输成本高;二是人才留不住,大学毕业生宁愿去昆明卷,也不愿意回曲靖,为啥?怕没发展空间。就说我家侄女,去年从昆明理工大学毕业,学化工的,本来有机会留在曲靖的化工厂,结果人家一看厂子设备老旧,研发团队就三五个人,扭头就去了江苏一家上市化工企业。
    要说解决办法,我觉得还是得“两条腿走路”:一方面,把现有的国企存量盘活,别一改制就“一拆了之”或者“一租了之”,学学人家遵义,把老烟厂改造成工业博物馆,既保留城市记忆,又能搞文创、做培训,吸引年轻人;另一方面,政府得下狠功夫引项目、搭平台,比如针对新能源、绿色食品这些优势产业,建几个专业的产业园区,把上下游企业都招进来,让工人不用跨市就能找到上下游合作的活儿,这样产业才能“扎堆儿”,人气才能聚起来。
    说到底,曲靖人不笨、不懒,祖祖辈辈在这块土地上种庄稼、办工厂,啥苦没吃过?现在就盼着能有个稳当的产业、踏实的奔头,让年轻人愿意留、留得住。
   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!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